
研究領域
無機化學
本系應用化學系是台灣在無機領域最著名的科系之一,其研究興趣包括光電、熱電等無機奈米材料,以及有機金屬以及生物無機應用上。本系無機化學領域在大學部學生及研究生中都提供高品質的教學及專業的培訓,是未來想從事相關學術領域研究或高科技產業學生的最佳選擇。
本系無機化學領域老師的專長聚焦於功能性有機/無機材料之製備與應用,包含奈米金屬材料之合成與應用,稀土化合物發光材料之合成與應用,新穎固態化合物的合成與結構分析,生物無機化學,生物感測分子的合成與應用。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在科學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能夠製造許多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的分子化合物。應用化學系有機組在多樣化的研究領域中探索尖端課題,領域含括了超分子化學、小分子藥物開發、化學生物與醣化學、有機材料的設計與合成、連續流動合成、催化方法學的發展以及天然物全合成。這些具有豐沛能量的研究團隊,提供學生設備完善的實驗場域與開放交流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學術研究並且將具應用價值的成果由學術界推向工業界,繼續發展創造新價值。
本系有機化學領域老師的專長在光感測分子,新穎藥物開發,醣類分子的合成與生物應用,以及新穎太陽能光電材料的合成。
物理化學
本系物理化學領域的老師分佈在應化系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領域包含理論計算化學,大型生物系統與能源相關材料的理論計算。本系李遠鵬院士(榮獲2018-2019年總統科學獎)的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光譜動力學與量測平台,時間解析度涵蓋了從毫秒(ms)至飛秒(fs)的範圍。自由基光譜學與化學動力學,在基礎研究上極為重要,可以針對薄膜材料與光電元件,進行即時能量轉移以及電荷傳遞機制的基礎研究,對本系能源相關研究有重要貢獻。刁維光老師的研究包含超快光譜學與太陽能電池(科技部 2018年未來科技突破獎)。本系2015-16年陸續聘任杉山輝樹博士與平松弘嗣博士分別為專任副教授與專任助理教授。
兩位教授皆為日本籍,並分別與增原宏講座教授、濵口宏夫講座教授所建立的實驗室資源整合。杉山輝樹博士的研究範圍包含雷射奈米科學,以雷射誘發生物分子結晶。平松弘嗣博士到本系就職之前任職於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他的研究領域為生醫光譜影像技術,可應用於多種生醫系統,研究氧化傷害之生理機轉並開發超靈敏的奈米生物檢測平台。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的研究群包含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發光二極體(許千樹講座教授),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材料(鄭彥如教授),高分子奈米材料的物性與應用(陳俊太教授),與張佳智助理教授的專長介面與生物高分子材料並發展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領域包含有許多最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電化學、分離技術、分子或生物感測器、光譜技術、質譜學、生物科技、生物顯影、以及表面化學。這些重要的基礎研究也涵蓋不少新的分析技術,像是儀器組裝操作與分析、資料取得與處理技術、分析方法學、分析感測平台設計與建立、以及跨領域的結合。
本系分析化學領域老師的專長聚焦於生物分析技術,毛細管電泳分析,雷射脫附質譜分析在生物分子與藥物、毒物分子的應用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領域主要在結合化學和生物的策略去探索與解決生命系統中的問題以及對生化反應機構的研究。主題聚焦在發展新的生物分析技術,結合分子光譜、質譜以及影像,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等各種細胞成分和組織的精確分析。此外,針對生物醫學領域,酵素等蛋白質表現、新型辨識分子開發、特定疾病生醫感測以及高速、高通量篩選技術開發,合成藥物、設計具專一性的奈米探針、藥物載體以及生物相容性材料都含括其中。.
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的定義在於不使用有害、有毒的物質,且不再處理廢物及產生廢物,是一種從源頭完全阻止環境污染的化學,並且強調產品生產過程,不僅要減少消耗量、提升原子利用率,還要避免不必要的衍生物和廢棄物。亦即,從源頭開始,就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減少、甚至無有害物質釋放,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材料化學
材料化學從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出發,研究材料在製備和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化學變化和材料性質的表徵測量,從而實現對高分子、金屬、液晶等材料的性能優化。






































